关于我们个人人事档案中的作用,其中涉及到的一条就是关于个人档案与退休事项有着联系,到底是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小编来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网友投稿:爸爸离退休还有一个月,无意中听同事说,退休还是要对个人档案进行审档的,可是我爸爸的档案很早就离开上家单位了,档案放在自己手里就丢了,也就是说,现在他还没有档案,我们想知道,领退休金的退休时间跟档案有没有关系?没有档案应该怎么办?
小编回答:事实上,我们的养老保险的高低与档案之间既有联系又无关系。对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来说,退休养老金的多少与档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就可以直接按无档退休,养老金的多少与档案完全没有关系。
先来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我们的视同缴费年限到底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视同缴费年限?
我们所说的“视同缴费年限”,是指计划经济时期,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之前,劳动局根据计划指标招聘的正式工人,都是根据本人人事档案中计划招聘登记表、入厂登记表上的日期来计算的,没有这些就不算视同缴费年限。
对没有被视为缴费年限的人员来说,尽管养老金的高低与个人人事档案无关,但与缴费档案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参加养老保险后,个人的缴费档案由参保地社保部门建立并保管,根据社保部门建立的缴费档案记录每年缴费基数、缴费金额、缴费年限等。
- 第一:若缴款档案记载较为完整,个人办理退休手续时,仅凭缴款档案即可办理退休,这就说明了养老金水平的高低与个人档案并无半点关系;
- 第二:按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退休时上一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计算,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资金余额越多,退休时职工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越高,退休后养老金水平也就越高。
总而言之,退休养老金的领取水平与档案是否相关,要看相应的人群,如果有视同缴费年限,这个与档案相关,没有档案的影响会很大。否则,这个人的档案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但这与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档案有密切的关系,需要了解。
本文【档案与退休金的关系解析】由作者:夏云 原创发布于升职猫档案,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