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在人才市场的档案,里面除了包含大家毕业时的所有证明信息,还要包括参加工作后的入职信息,通过入职的相关信息表来计算大家的工龄。公司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然后每个月按时给员工发放工资来证明公司与员工双方的劳务关系。所以除了劳动合同,工资表就是最重要的证明资料了。但是实际工作中,员工拿到工资表后会习惯性的随手一扔,不会刻意的保存,这样就会导致档案里面没有具体的工资表,从而对工龄的核算产生影响。
档案里面如果没有工资表还能计算工龄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三种情况来具体区别下,第一种情况是档案里面虽然没有工资表,但是能够提供银行的流水证明;第二种情况是档案里面没有工资表,也无法提供流水证明文件;第三种情况是档案里面没有工资表,但是有社会保险的缴纳记录。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档案里面虽然没有工资表,但是能够提供银行的流水证明来表示工资收入
无论就职单位是国企还是私企,发放工资都会通过正规的对公账户来发放每个月的劳务费,然后人事部门会给到每个员工详细的工资条。手上有工资条的话可以最直观的证明工作关系,如果没有保存下来的话也不用担心,可以到工资卡所在银行去打印流水,工资发放的备注栏一般会标有“某某月工资或者劳务费”,将这些证明文件复印然后保存到档案袋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工龄就会累计计算了。
二、档案里面没有工资表,也无法提供流水证明文件
一些小微企业或者个体经营部,由于规模不大,发放工资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通过对公银行发放,平时可能就是以现金形式发给员工了。这个时候由于没有银行流水记录,想要证明确实在工作就必须去收集可以证明自己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效证据了,这类证据可以是人证也可以是物证,只要收集到有效的证明文件,即使没有工资表与流水也可以累计计算工龄。
三、档案里面没有工资表,但是有社会保险的缴纳记录
还有一部分人的档案是办理了正式托管,但是后续并没有提交工作证明资料,这样工龄自然是不会累计计算的。计算工龄时长的方式就只能通过社保缴纳记录了,国家规定只要员工入职,单位就必须给员工购买社保,员工离职,社保暂停,所以社保缴费记录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工作时间起始阶段,工龄自然也会按照这个时间段来累计计算了。
综合上面的几种情况我们了解了即使档案里面没有工资表,只要能够提供自己真实工作的证据一样可以计算工龄。所以给大家提个醒,工资表不能乱扔,关键时刻,它的作用可不小!
本文【有档案没有工资表能算工龄吗】由作者:原宿 原创发布于升职猫档案,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